深入User-Agent的生成、校验以及安全风险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2年12月06日 22:00:15

User-Agent是http协议中请求头的一个字段,在设计之初,其作用是用来向服务端表明客户端的版本,方便服务端根据不同的客户端,对响应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UA并不陌生,稍微大点公司通常会对UA进行数据分析,从而刻画用户画像,更好的调整业务增长方向。

对于做安全和爬虫的同学,经常需要伪造UA,避免特征聚集,绕过风控策略。下面就来分析下从攻击者角度,如何生成真实的UA,从防守者角度,如何对UA进行正确的解析。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。

1. UA生成

UA的生成规则其实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,换言之,你可以随便生成UA,任意字符串都可以,但是为了抵抗风控策略,我们需要伪装真人流量,那么就需要了解常见的UA生成方式。

1.1 android端

下面来看 android 端小米 8 利用原生 webview 生成的UA

Mozilla/5.0 (Linux; Android 10; MI 8 Build/QKQ1.190828.002; wv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Version/4.0 Chrome/83.0.4103.101 Mobile Safari/537.36

# 生成规则
mWebView = findViewById(R.id.web_view);
WebSettings settings = mWebView.getSettings();
String userAgent = settings.getUserAgentString();

其中里面包含了三部分信息:

  • 浏览器:Chrome 83.0.4103.101
  • 设备:MI 8 Build/QKQ1.190828.002 Mobile
  • 操作系统:Android 10

实际上任何的UA也只包含了这三部分信息,其他的字段通常是固定的,下面简单解释下他们的由来:

  • Mozilla/5.0: Mozillia 是公益社区(后来开发了 firefox ),开发了Gecko引擎,在浏览器大战时,由于性能吊打 IE ,于是其他浏览器都假装自己是 Mozilla ,并且使用了 Gecko。Mozilla/5.0 是表示该浏览器与 Mozilla 兼容的通用标记,如今几乎所有浏览器都通用。
  • KHTML, like Gecko: KHTML 是由 KDE 项目开发的浏览器引擎,它是 Konqueror 浏览器的默认引擎,但是 Gecko 引擎的性能更好,于是开发出 Konqueror 浏览器的开发者,在 UA 中加入 like Gecko,来获得更好的响应。
  • AppleWebKit/537.36: Apple后来开发了Safari浏览器,并基于KHTML开发了WebKit引擎,于是在UA中嵌入此部分。537.36是AppleWebKit的版本号,2013年后,chrome使用了blink引擎,从而 UA 中的 AppleWebKit 版本永远停留在了537.36版本。
  • Safari/537.36: Chrome浏览器使用Webkit引擎,想要像Safari一样构建页面,所以假装自己是Safari,在UA中添加了此部分。

综上:Chrome使用了WebKit,并伪装成Safari,WebKit伪装成KHTML,KHTML伪装成Gecko,所有浏览器都伪装成Mozilla,于是这么混乱的UA头就这么沿用下来了。这部分有意思的解释来自于https://webaim.org/blog/user-agent-string-history/ 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文。

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如何构建真实的UA,固定的部分我们不用管,只要随机生成如下三部分信息即可:

  • 浏览器:从chrome历史版本列表中随机挑选一个版本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Google_Chrome_version_history
  • 设备:从众多手机型号中随机挑选一个,其中生成规则是ro.product.model + ro.build.id
  • 操作系统:目前android平台主流的版本有:12, 11, 10, 9, 8.1.0, 8, 7.1.2, 7.1.1, 7.1.0, 7

在android端的webview ua生成规则我们知道了,但是安卓上一般都有不同的浏览器,比如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,也会存在像微信内置webview这种特殊的客户端存在,那么他们的规则是怎么生成的呢?

以UC浏览器为例,先来看下uc浏览器的UA和系统webview默认的UA有什么区别:

Mozilla/5.0 (Linux; U; Android 9; zh-CN; LON-AL00 Build/HUAWEILON-AL00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Version/4.0 Chrome/57.0.2987.108 UCBrowser/12.9.0.1070 Mobile Safari/537.36

可以看到相比较于原生UA,增加了UCBrowser/12.9.0.1070字段,这个也就是UC浏览器的名字和版本,所以想要构造随机的UC浏览器UA,我们只需要增加这个字段即可,其中uc浏览器的历史版本列表可以从豌豆荚找到:https://www.wandoujia.com/apps/36557/history

同理qq浏览器是增加了MQQBrowser/{mqq_version},微信内置weiview是增加了MicroMessenger/{wechat_version},百度浏览器是增加了baiduboxapp/{baidu_browser_version}

综上想要生成一个随机的android ua,我们只需要生成Weiview默认的UA,再加上一些浏览器标识即可,具体的实现代码在下面会给出。

1.2 pc端

pc又分为windows、mac和linux,但是pc端的UA生成比较简单,所以可以合并在一起来看,先来看下chrome浏览器的UA

# windows10上
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107.0.0.0 Safari/537.36

# linux上
Mozilla/5.0 (X11; Linux x86_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107.0.0.0 Safari/537.36

# mac上
Mozilla/5.0 (Macintosh; Intel Mac OS X 10_15_7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107.0.0.0 Safari/537.36

可以看出,相比较于android端,在pc端生成ua简单的多,只有chrome版本是不断变化的,我们只需要生成随机的chrome版本即可,对于firefox也是同理:

# windows10上
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; rv:107.0) Gecko/20100101 Firefox/107.0

# linux上
Mozilla/5.0 (X11; Linux x86_64; rv:107.0) Gecko/20100101 Firefox/107.0

# mac上
Mozilla/5.0 (Macintosh; Intel Mac OS X 13.0; rv:107.0) Gecko/20100101 Firefox/107.0

对于特殊的edge、safira等浏览器,我们也只是需要找到其浏览器版本历史列表,即可生成比较真实的UA。

1.3 随机UA实现

在日常工作中,生成随机UA这个需求其实比较多,相关的实现代码也比较多,但是大部分的代码都比较老,看了几个都是 android 8 以下的 UA,同时针对android端的UA生成也比较少,大部分都是PC端的,所以这里我写了一个pypi库,主要针对android和pc端的UA,争取更加贴近真人实际UA,项目主页为:https://pypi.org/project/r-useragent/

安装如下:

python3 -m pip install r-useragent

使用样例

from random_useragent import UserAgent

u = UserAgent()

# generate android user-agent
print(u.android())  # random
print(u.android(app="app"))
print(u.android(app="webview"))
print(u.android(app="uc"))
print(u.android(app="baidu"))
print(u.android(app="qq"))
print(u.android(app="wechat"))

# generate windows user-agent from chrome,firefox,edge...
print(u.windows())  # random
print(u.windows(app="chrome"))
print(u.windows(app="firefox"))
print(u.windows(app="edge"))

# generate linux user-agent
print(u.linux())
print(u.linux(app="chrome"))
print(u.linux(app="firefox"))


# generate mac user-agent
print(u.mac())
print(u.mac(app="chrome"))
print(u.mac(app="firefox"))
print(u.mac(app="safiri"))

# and if you want, you can just generate random ua
print(u.random())

# or designated platform
print(u.pc())

2. UA解析

ua既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,那么怎么去解析UA呢?目前的常见UA解析方式,都是用了正则表达式去匹配。比如python ua解析库:https://github.com/ua-parser/uap-python

查看其源码,发现是通过定义了一套正则规则来实现解析。

2022-11-17T12:14:48.png

所以UA解析的准确率主要也是依赖于规则库的更新速度。

3. 安全威胁

3.1 web漏洞

user-agent是http header的一个字段,自然也会存在一些常见的web漏洞,比如常见的有sql注入和xss等,分享几个案例,这里就不必多说了。

3.2 在风控对抗中的妙用

UA在风控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参数,比如反爬会利用短时间内ua的聚集性做封禁,也会利用UA来生成用户画像,比如用户常用设备就是用UA判断的。

下面分享一个前段时间遇到的案例,在红蓝对抗的盗号演练中,经常会使用钓鱼的方式去盗号,但是即使你拿到了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还是会登录不上去,因为账户风控策略中,如果登录环境是非历史环境,会有二次验证,比如短信验证码等。

经过测试我发现历史环境的校验是根据UA字段中的信息来判断的,进一步排查,发现UA无论怎么变化,只要带上合适的ro.product.model信息(比如Mi 8这样的关键词)即可成功登录。那么也就意味着只要伪造这个字段变成用户的手机即可。于是钓鱼要变两次,第一次获取用户的手机型号,第二次钓鱼拿到用户名密码之类的凭证。

事情看似解决了,但是获取手机型号的行为很怪异。在研究UA的生成和解析规则后,我想起一个问题,既然UA只能用正则表达式去解析,我推测后端是使用了类似于下面的函数来验证是否是历史环境:

def is_history(ua)
    ......
    history_model = "xiaomi 8"
    ......
    if re.match(history_model, ua):
        return true
    else:
        return false

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把常见的手机机型杂糅在一块,生成一个包含很多手机型号的UA,于是我测试了下面的UA

JLN-A00JLN-LX1M2012K10CM2006J10CK6PGLA-AL00CDL-AN50YAL-AL50YAL-TL002106118CM2102K1ACRedmi K30 Pro.....

发现其不仅可以匹配JLN-A00机型,也可以匹配M2006C3LC机型,成功绕过了该登录风控策略。

1 + 1 =
3 评论
    ccc Chrome 109 Windows 10
    2024年11月16日 回复

    太棒了,顺带提个小错误,使用样例的print(u.mac(app="safiri"))这个safari打错了,直接调试会错误

    bbb Chrome 121 Windows 10
    2024年02月28日 回复

    aaaaa Chrome 109 Windows 10
    2023年01月23日 回复

    牛皮